一次了解六種蔬菜類烹煮方式!
葉菜這樣煮最營養!
菜葉類的烹調方法不外水煮、微波、炒或和燉煮,在過往,水煮是被認為最能保留食材營養的手法,然而國外《國際美食與食品科學雜誌》中的一則報導研究顯示,蒸煮的營養素反而是最完整的,為什麼呢?來看以下分析。
生食
生菜的營養價值最高嗎?這就要看什麼菜了,芹菜、生菜、洋蔥都適合生吃,但含有脂溶性維生素的蔬菜如紅蘿蔔就適合油炒,如此一來,胡蘿蔔中的β-胡蘿蔔素才能轉換成維他命A,而番茄裡的茄紅素也才更易被人體吸收。
不過如果需要控制體重或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,生吃番茄也是不錯的選擇,因為番茄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,可用來取代高油高糖的精緻化零食,不但能減少熱量也更加健康。
蒸煮
使用蒸煮的方式對食材本身的結構破壞較少,同時保留了更多的營養和風味。而葉菜類經過蒸煮,會讓生物活性的含量與抗氧化物質增加,但仍要留意烹煮時間不宜過久,這些都會破壞營養素。
水煮
水煮感覺最健康了,其實不然,因為水煮容易流失維生素B和C,隨著烹煮時間拉長,流失的程度愈高,建議烹調時間以五分鐘內為基準。烹煮蔬菜時,建議水量不要太多,另外如果食材切得愈細碎,營養素的流失就會愈嚴重。
燉煮
很多人喜歡蔬菜類的燉煮料理,雖然營養素全化在湯裡,但時間久了也會破壞維生素B、C和抗氧化物質。要注意加熱愈久,營養素愈少。
快炒
大火快炒產生的鑊氣最美味了,但大火產生的油煙,容易危害人體健康,油煙排放5分鐘所釋放出來的PM2.5比一般空氣裡的PM2.5高出20倍,所以若能控制火力與油量,其實快炒是不錯的烹調方法。
微波
有些人認為微波爐會致癌,但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(FDA)指出,微波爐不但不會降低食物的營養,還能保留更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。由於微波爐是利用高頻率及高滲透性迅速加熱,並利用蔬菜本身的水分子來導熱,不會有營養流失在水中的問題。
5種烹煮後更營養的蔬菜
1.蘆筍:烹煮後的蘆筍,裡頭多酚(Polyphenols)的含量會增加,多酚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作用,能防止細胞老化並預防失智,同時降低心血管疾病。
2.紅椒:維生素A含量特別高,生吃雖然可以得到較多的維他命A、C、E,但煮熟後的胡蘿蔔素和阿魏酸會增加,有抗癌和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功效。
3.番茄:番茄生吃維他命C含量較高,但在煮過後更有助於茄紅素的釋放,茄紅素具抗氧化成分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。
4.紅蘿蔔:煮熟的紅蘿蔔內含的β-胡蘿蔔素含量較生紅蘿蔔來得多。
5.小黃瓜:小黃瓜含有抗壞血酸氧化酶,生吃時會破壞維他命C,最好的方式是稍微汆燙後再吃,只要經過這個步驟,小黃瓜的分解酶便失去活力,無法再破壞維生素C了。
討論共 0 則
- 登入會員,討論人氣食譜秘訣 會員登入